在市场与政策的“双轮”驱动下,新能源重卡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成为商用车最亮眼的增长极。
重型货车北斗营运证入网销量口径显示,7月份,全国共新增新能源重卡1.62万辆,同比增长185%。1-7月,新能源重卡累计销售8.22万辆,同比大增191%。并且根据历年数据来看,新能源重卡渗透率持续走高,从2023年6月的渗透率5.69%,到2024年达到14.82%,再到2025年6月已经达到了26.07%,渗透率可谓翻倍式上涨,实现了快速“逆袭”。
新能源重卡迎来快速发展期
新能源重卡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是技术持续升级、政策驱动、运营成本、市场需求等全面协同发力的共同成果。”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中汽卡车兄弟俱乐部创始人杨金国表示,新能源商用车对传统能源商用车的快速替代已是大势所趋,目前,物流企业、用户对新能源汽车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向主动的选择,基于生命周期的全产品、全过程的优势体现,让新能源商用车成为降本增效的最重要的方案选择之一。
首先从政策方面来看,国家“双碳”战略为行业确定了清晰的发展路径。今年以来,政策“组合拳”持续加码,将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报废更新补贴的范围,从2024年的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进一步扩大至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车主提前报废并更新为新能源重型货车,最高可获得每辆车14万元的资金补贴,进一步推动重型货车新能源化。
其次是技术的持续突破,当前新能源重型货车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升、充电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整车节能技术迭代升级,进一步夯实了产品基础,满足了部分用户的运营需求。
特别是在运营成本方面,新能源重卡优势日益凸显。目前,新能源重卡车在购置成本上大幅下降。在使用成本上,有数据显示,按照年运营里程15万公里来算,纯电动重卡比燃油重卡节省19.1万元,比燃气重卡节省4.2万元。此外,电动重卡的维修保养成本也较低,电价比燃气价格稳定,进一步降低了总运营成本。
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新能源重卡在港口、矿区、城市渣土运输等场景广泛应用,这些场景运输路线固定,补能设施易布局,为电动重卡提供了稳定需求。
此外,传统车企(如一汽解放、中国重汽等)、工程机械企业(如徐工、三一等)及造车新势力(如DeepWay、零一等)纷纷加大新能源重卡研发投入,推出多样化产品,满足不同用户需求,进一步推动市场增长。
“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和基础设施完善,其市场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杨金国说。中国汽车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齿轮和电驱动协会名誉会长李大开也指出,重卡格局正在被重塑。他预测:2026年,新能源重卡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至35%。2027年,渗透率则有望超过50%。
车百智库研究院院长师建华表示,经过多年积累,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在技术、产品、商业模式、供应链及规模等全生态要素上已实现质变飞跃。他分析,纯电动重卡的增长动能不仅源于报废更新政策支持与企业优惠力度加大,更得益于制造成本下降、使用成本优势显现、用户认知提升,以及在续航里程、补能效率、可靠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显著进步。